開發區舊居升級“畫中村”
粉墻紅瓦,綠地如茵,環境優美,配套齊全……一個個昔日破舊的村落,如今正變身為與城市融為一體的“畫中村”,成為煙臺現代濱海新區的亮點。
高樓林立的鑫發小區,其前身是福萊山街道所轄劉家臺子村。小區規劃建設5棟高層、8棟小高層、31棟多層,共計建筑面積16.58萬平方米、2160套住宅。目前,該小區已開工15萬平方米,竣工13萬平方米,全村437戶村民已有407戶搬進的嶄新的樓房。
“近年來,開發區堅持把城中村改造與宜居小區建設結合起來,避免城市開發建設中經常出現的不協調、低層次等問題,堅持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境協調推進,確保改造一片、亮麗一片,開發一片、繁榮一片。”區福萊山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快舊村改造步伐的同時,開發區正在由一般性城市建設向打造最適宜人居城區轉變。
據了解,福萊山街道辦事處舊村改造共涉及14個村、7100戶、1.9萬名居民。規劃總建筑面積554.7萬平方米,現已完成開工建筑面積263.2萬平方米,安置4289戶。目前,東村、西村、宮家臺子等三個村已全部改造完畢;曲家臺子基本改造完畢;楊家臺子、劉家臺子、舒家、棲里、廒上、奇章、崗崳等7個村正在推進過程當中;馬家新社區已開工建設;車家正在進行前期規劃設計,計劃10月份開工建設。
年內,東區舊村改造開工約30萬平方米,竣工安置面積6萬平方米,住宅670套,安置居民500余戶;在建安置面積10.3萬平方米,住宅1108套,計劃于年底實現安置。根據計劃,年底前劉家臺子、楊家臺子、棲里、廒上、舒家五個居委會全部拆遷完畢,車家和舒家各自新開工10萬平方米,年底前完成樁基工程。計劃到2015年底,所有村莊民房全部拆除完畢,到2017年底,所有居民基本安置到位,舊村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與東區舊村改造同步,西區安置小區建設亦是熱火朝天。西區共規劃建設安置小區16個、660余萬平方米。2004年以來,管委累計投入資金17億元,開工建設安置小區7個,竣工87萬平方米,安置居民5300戶。今年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5.26億元,實施在建項目6個,80萬平方米,分別是福康小區二期、三期工程,海韻小區五期、六期工程,海晟花苑三期工程、季翔花苑二期工程。按目前工程進度,年底可竣工29萬平方米、建成住宅2600套。
今年,西區安置小區計劃新開工項目3個、64萬平方米,分別是福康小區四期工程,年內完成主體工程量的10%,2015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B-14小區、B-15小區,年內完成基礎墊層施工,計劃2015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據該區住建局負責人介紹,在安置小區建設過程中,開發區區對每一個在建工程、每個辦事環節,都嚴格按照時間計劃安排,并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限定材料設備的檔次、標準以及供貨廠家的資格和信譽,安置小區的工程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安置小區建設上,開發區積極探索運用代建、BT、合作開發等市場化手段,引進實力強、信譽好的大型企業參與開發建設,最大限度地緩解財政資金壓力。7月3日,國內地產龍頭企業———萬科集團與管委簽訂了《北于家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隨著全區舊村改造、安置小區建設的推進,其所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農民從平房搬進了樓房,更重要的是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創業手段也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全區數萬村民在舊村改造、安置小區建設中,轉產從事二三產業,轉型為“小老板”、“莊主”、“房東”等多種角色。據區相關部門測算,僅為大項目提供配套服務一項,就可以創造出1.3萬個就業崗位,安置村民戶均年收入達到4萬余元。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